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資訊 > 正文行業資訊
國網:多表合一要邁過幾道坎兒?
來源:www.wnzzb.cn 編輯時間:2017/4/18 9:32:24
“雖然水、氣交費可以用支付寶完成,但我究竟需要交多少,抄表員和我自己都不清楚。”北京的趙女士說的是事實。在北京,絕大多數水、燃氣表計安裝在用戶家中,抄表員需要定期上門入戶抄取表計讀數,如果用戶家中沒人,抄表根本無法完成。“就連周末上門,用戶家里也不一定有人,所以大部分都是估抄?!必撠煶毡本〇|直門地區用戶水費的丁師傅直言不諱。所謂“估抄”,肯定不準確。從事信息化工作的趙女士在談起生活繳費時,不免有些感慨,“公共服務事業的信息化水平不能一直停留在靠人力采集的階段,不僅影響信息數據的統計,對企業和用戶來說也不便利。”
山東濟寧的張廣耀在生活中就少了些像趙女士這樣的煩惱。他所居住的金色蘭庭小區是濟寧市唯一的“多表合一”小區,水電氣熱表計可以實現集中采集。“不再有抄表員敲門入戶抄表,還有一個最大的便利就是水電費可以實現一次性網上交費,比起以前需要分頭多次交費,現在方便多了?!睆垙V耀說,“但現在氣、熱還需單獨交費,如果以后能實現水電氣熱一張賬單、一次交費就好了,那就應該算得上是智慧生活了吧。”
濟寧市推進“多表合一”已經有兩年時間,盡管“多表合一”信息采集覆蓋用戶規模已經達到13萬戶,實現合并收費的用戶也達到一定數量,但距離水電氣熱表計集中抄核收似乎還需要邁過好幾道坎兒。這其中,來自于技術層面、行業標準、數據平臺、政策支持等各類問題交織在一起,讓“多表合一”的推進面臨不少待解的新問題。但可以確定的是,在“互聯網+”的大勢下,“多表合一”將是未來公共服務事業發展的趨勢,推廣“多表合一”離不開水電氣熱企業以及政府的共同合力。
當“互聯網+”時代來臨,怎樣邁過技術坎兒?
不得不承認,“互聯網+”正在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大到新業態的出現,小到打開手機APP訂購一頓外賣,普通百姓與互聯網之間的黏性越來越高。然而在水電氣熱這些關乎民生的重要公共服務領域,似乎與外界“互聯網+”的腳步并不合拍。
2015年,國家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國家各部委、各省市以及各行業都開始積極探索和尋找“互聯網+”的切入點。“盡管我們已經開通了微信支付水費的功能,但我們抄表員還得每兩個月入戶去抄表?!倍煾嫡f。為了便于工作,丁師傅建立了一個微信群,成員是她負責抄表片區內的一部分用戶。“我會在群里發水費賬單,教用戶使用微信支付功能,但即使這樣,水費回收還是有一定難度。關鍵在于靠人工抄表這個環節太低效?!倍煾堤寡浴?/span>
2015年7月6日,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發布《關于促進智能電網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完善煤、電、油、氣領域信息資源共享機制,支持水、氣、電集采集抄,建設跨行業能源運行動態數據集成平臺,鼓勵能源與信息基礎設施共享復用?!痹谡咧С窒?,依托于智能電表和“多表合一”信息采集系統在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域內開始試行。
所謂“多表合一”信息采集,就是通過統一和規范現有集抄的標準、通信、設備等技術體系,在大面積推廣智能表計和廣泛應用用能信息采集系統的前提下,實現多種能源表的統一抄收和管理。簡單地說,就是搭建一個智能表計采集平臺,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對以往水、電、氣、熱分散的抄表渠道進行統一整合,從而實現集中抄表、聯合收費、用能管理等綜合能源服務。
之所以依托智能電表和用電信采集系統來實現“多表合一”的應用,是因為電力的先天優勢。從物理連接上,智能電表和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信息通道。安裝在用戶側的智能電表通過安裝在小區變壓器下的采集終端與后臺主站系統相連,電表的數據通過采集終端與主站系統實現交互。水氣熱表的數據可以利用這個物理連接實時上傳至主站系統。舉個形象的例子,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像是完善的高速公路網絡,水氣熱表可以直接開車上路行駛。
水氣熱表如何“上路”?
“電表是有源的,而水氣熱表是無源的,我們可以通過將電源接入水氣熱表端,實現水氣熱表的持續供電。電力線本身除了傳輸電能外還可以傳輸數據。這樣一來,水氣熱表就能夠實現實時的數據采集。這是通過延伸電源來實現通信的解決方案。另外一種解決方案,是通過在水氣熱表端安裝與電表相匹配的通信模塊,或加裝接口轉換器將水氣熱表的數據匯集到采集終端,來實現信息交互?!眹译娋W公司營銷部計量處周輝介紹。
然而,技術方案的完備也僅僅是邁出了“多表合一”的第一步,在現實中,實施方案比技術方案來得更復雜。濟寧中山公用水務有限公司運營總監陳勁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濟寧市主城區38萬多自來水用戶中,有18萬戶依然使用的是機械水表,其余的20萬戶盡管安裝了智能水表,但規格、型號各異。這種情況同樣存在于燃氣行業。一方面是智能表計的普及率低,大多不具備智能采集的硬性條件;另一方面是規格、型號各異的智能表計,在加裝采集模塊、統一規約轉換等問題上的復雜性。
“‘多表合一’的推廣集中在具備條件的地方開展,比如像新建小區,以及已經進行過智能表計改造的小區。”國網山東濟寧供電公司營銷部計量專責孫海彬說。
有政策導向支持,怎樣邁過投資坎兒?
目前,濟寧供電公司推廣“多表合一”信息采集已經取得實效。截至2016年底,“多表合一”采集用戶總量達到了13萬戶?!巴茝V新興事物肯定離不開政府的支持?!睗鷮幑╇姽緺I銷部黨支部書記李久泳說。
事實上,以信息化、“互聯網+”為基礎的“多表合一”信息采集正契合了濟寧市轉型發展的背景。作為一座典型的煤炭資源型城市,濟寧轉型發展的方向非常明確——以信息產業發展引領城市轉型。2015年,山東省政府將濟寧列為“山東省信息技術產業基地”,重點發展軟件產業、智慧城市產業、大數據產業,旨在將濟寧打造成山東省乃至全國的信息產業“新硅谷”。與此同時,濟寧市智慧城市建設全面提速,開始著力打造便捷高效的城市管理與民生服務體系。“未來,信息化將成為濟寧市的一張名片?!睗鷮幨薪浶盼畔⒒七M科科長王亮說道。為了推動“多表合一”,濟寧市政府下發了《關于大力推進電、水、氣、熱四標一體化采集建設的通知》,將“多表合一”采集工程納入《智慧濟寧戰略發展規劃》。
國家層面先后出臺的政策與意見,成為濟寧市在推進“多表合一”過程中制定相關辦法的依據。國家“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到“以基礎設施智能化、公共服務便利化、社會治理精細化為重點,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大數據,建設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工信部印發了《關于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了促進水、氣、熱、電的遠程自動集采集抄,從國家層面明確了“多表合一”信息采集的政策導向。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國家質檢總局在《計量發展規劃(2013-2020)年》2016年行動計劃中,明確國家質檢總局、住建部和國家電網公司共同推進“多表合一”信息采集。
無論是國家層面的倡導性規劃還是地方政府的支撐性政策,都為“多表合一”的推進確定了大方向。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仍存在不少問題?!皠傞_始推廣時,設想把加裝的用來采集水氣熱表的通信接口轉換器這個設備做成標準化的,但水氣熱表計的標準、規約都不統一,每個小區都需要單獨定制一個產品,我們的工作量和成本都很大?!睂O海彬說。“所以,做好技術標準頂層設計非常關鍵?!眹译娋W公司營銷部計量處周輝說,“如果新建小區在設計環節就能按照‘多表合一’的模式把相關需求布置到位,在現場施工的環節把該安裝的設備、該布置的管線預留好,更有助于‘多表合一’的推廣?!?/span>
2016年,建設部出臺了建筑工業標準《民用建筑遠傳抄表系統》修訂,國內首個《電、水、氣、熱能源計量管理系統系列標準》也正式發布,進一步規范了“多表合一”集抄系統主站、現場設施、通信協議等方面的標準。然而統一標準并不具備強制約束力。“誰來為高標準的表計買單?這是個真金白銀的問題?!币晃皇茉L者在接受采訪時說。記者在采訪中也了解到,北京自來水集團在積極推廣其自有品牌的智能水表時也常常遇冷,畢竟智能水表的價格遠高于普通水表?!叭绻麑⒂嬃客顿Y納入市政配套設施費,情況可能會有所好轉?!边@位受訪者表示。
當成功走出第一步,怎樣邁過實施細節坎兒?
2016年10月26日,濟寧市“多表合一”商業運營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多表合一”集采示范工程的牽頭方濟寧供電公司,收取了濟寧中山公用水務有限公司支付的首筆代抄表手續費。盡管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但接近半年后的今天,最初實施集采的5萬戶規模并沒有進一步擴大?!按淼男Ч绾?,還需要進一步觀察,畢竟是新生事物,還需要一個過渡期?!睗鷮幹猩剿畡者\營總監陳勁松表示。目前,濟寧中山水務抄表班的工作人員仍在進行人工抄表,以防遠程集抄出現差錯。但據濟寧供電公司遠程集抄系統的數據顯示,水表集抄成功率和準確率已經達到99.9%以上。
按照“多表合一”規劃的發展方向,“集抄”只是最基礎的業務,核、收以及智能用能管理、綜合能源服務將是依托“多表合一”能實現的綜合性功能。對于公共行業能源企業,“多表合一”能為其深化應用大數據提供支撐,不僅能夠提升企業管理水平,還能達到節約能源的終極目標。
對于“多表合一”,企業更關注的是短期效益,而政府看到的是長期效果?!熬拖裼秒娏恐贕DP一樣,公共行業能源消費數據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反映經濟運行和發展情況,以及居民生活消費水平,這對于政府制定政策進行宏觀調控意義重大。”濟寧市政府經信委主任周光全說。但水氣熱企業對于將自己的大數據上傳至“非己”的數據平臺這個問題上,顯然持保守態度。以信息化程度較高的燃氣行業為例,他們更希望搭建自己的數據平臺與遠程集抄系統。然而這樣,傳輸信息通道的重復建設卻是筆經濟賬。另外,信息安全也是公共事業能源企業對“多表合一”信息采集持保守態度的原因之一。
“我們既要保證采集的效率和推廣應用的經濟性,同時還要保護用戶的隱私數據的安全性。我們有相對完備的數據信息安全架構來支撐客戶的信息不會從我們這個環節被竊取,從數據最源頭的采集環節,到整個鏈條的各個環節,能確保一切都是可控的,不會出現安全風險點?!眹译娋W公司營銷部計量處周輝在采訪中表示。
不同于水氣企業,供熱企業對于信息化的需求更為迫切。
濟寧東郊熱電有限責任公司是濟寧市區三家供熱企業中,唯一有熱源的供熱企業。其10萬供熱用戶中,只有2000余戶安裝了智能熱計量表,可以實現熱流量監測。在東郊熱電的調控大廳,記者看到實時變化著的用戶側熱流量數據,經由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傳輸至熱電調度系統?!斑@2000塊智能熱計量表分屬于4個小區,每個小區的熱計量表來自不同的生產廠商,型號、規格都不統一,每家廠商都會提供一套自己的在線監測系統,平臺不能兼容不說還不穩定,時常出現問題。但是通過用電信息采集系統來進行熱流量監測就穩定多了,數據采集成功率非常高。”濟寧東郊熱電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調度主任王兆國說。
但熱計量表的推廣也是個難題。目前,在全國范圍內,絕大多數的取暖費用都是根據一定標準按照面積來收取,采用熱計量表計費的可謂“鳳毛麟角”。盡管按面積收費讓供暖企業看上去能夠旱澇保收,但事實上,供熱企業更希望多算算經濟賬、環保賬?!拔覀兛梢愿鶕脩羰褂脽崮艿那闆r及時調整生產計劃,用戶用熱少,我們就可以減少生產投入,甚至利用余熱供暖。對于企業來說節省了成本,對于社會來說減少了排放、減少了資源浪費,一舉多得?!蓖跽讎f。對于沒有熱源的供熱企業來說,按照熱流量計費更便于核算經營成本與利潤。這正符合推廣“多表合一”實現智能用能管理、綜合能源服務等綜合性服務的最初設想,尤其對當下緩解冬季取暖季霧霾現象意義重大。然而目前有關熱計量的收費標準仍是空白,成為橫亙在需求與現實之間的一道坎兒。
當一切齊備,離智慧城市還有多遠?
當濟寧的張廣耀在手機上打開“電e寶”APP,合并支付了本月的水電費賬單時,這個“電e寶”平臺像支付寶、微信支付等任何一個支付平臺一樣,同時產生了一筆代收手續費。這筆手續費的支付者是濟寧中山公用水務有限公司?!皾鷮幨袇^只有兩家自來水交費營業網點,目前也沒有開通水費的線上支付方式,‘電e寶’能一次性支付水電費,省時省力?!睆垙V耀說。
上海的陳先生在手機上打開“付費通”APP,完成了水電氣賬單合并支付后,“付費通”平臺則收到了各來自水、電、氣企業的代收手續費?!笆褂昧耸畮啄甑纳罾U費方式,已經很習慣線上支付了?!标愊壬f。
對于普通用戶來講,他們不會關注代收手續費的支收方是誰,支付方式的便捷程度才是他們關注的重點。而對于企業來說則不同。其實,不管是線上收費,還是線下銀行或任意代收網點收費,代收手續費對于企業來說都存在,只是收費的主體有差別?!半奺寶”和“付費通”的差別在于,一個是由企業搭建的電費代收支付平臺;而另一個則是由上海市政府部門牽頭、聯合多家公用事業出賬機構及銀行單位共同設立的支付平臺。
從濟寧和上?!岸啾砗弦弧蓖茝V的情況看,上海實現了水電氣“三單合一”(無供熱),遠比濟寧水電“兩單合一”的成效顯著,從表面上看,似乎是政府搭建的支付平臺更具公信力,但事實上卻隱藏著企業之間的利益博弈。
自然,任何一項新興事物在推廣過程中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上?!叭龁魏弦弧币矁H限于“多表合一”試點的近千戶用戶。在調查中,記者還發現,除了技術、政策、投資、企業訴求與經營理念等方面對推廣“多表合一”信息采集產生影響外,用戶的能源消費慣性、企業經營方式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多表合一”信息采集的推廣。
以上海為例,普通居民仍然保留著水、電、氣“先使用、后付費”的消費習慣。據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相關工作人員介紹,上海實現電表遠程集抄后,居民由于不習慣電子賬單引發不滿,上海市電力公司不得已又恢復了抄表員上門送賬單的做法。在上海,不僅是電費賬單,水、氣費賬單也依然由抄表員送上門。而水氣熱“后付費”的現狀,在江蘇常州、蘇州等城市都普遍存在。本該由“多表合一”信息集采帶來的“勞動力紅利”無處釋放??梢?,“多表合一”信息集采甚至智能表計的推廣還需要經歷一個“移風易俗”的過程。
在北京,有些社區由物業管理部門代收代繳水電氣費,而供熱除了市政統一供熱外,還有集體供熱,供熱企業多達上百家。這些都無疑給“多表合一”信息采集的推廣帶來了不小的難度,更需要從政策層面有一個相應的規范、引導過程。
盡管推廣難度不小,但已與智慧城市建設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多表合一”信息采集工作,已在國家以及地方政府密集出臺的政策中被明確將大力推進。對于用戶來說,能享受到“一鍵式查詢、一張卡交費”的一站式網絡化服務是最終目標,而在這中間,政府、企業該如何找準自己的發力點,破解配套政策不到位、打破行業壁壘實現對接,顯得至關重要?!岸啾砗弦弧毙畔⒉杉療o疑是互聯網與能源領域深度交集的產物,在此基礎上所產生的大數據的應用以及附帶而來的多項綜合功能,對于建設智慧城市、節約型社會將發揮很大作用,這一切非常值得期待。本文來源:《國家電網雜志》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高新區國家大學科技園(東區)7號樓8層
電話:0371-53625363
傳真:0371-53625363
網址:http://www.wnzzb.cn
全國服務熱線:400-049-0005